文/王巧
编辑/独秀
锌链接作为首个提出产业区块链的机构媒体,一直积极推动产业区块链落地。通过深度报道直戳行业痛点,通过分享会聆听行业声音,通过周报呈现行业大观,通过评论展现独特产业观察视角。
本周,国务院印发北京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支持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其次,数字人民币在转账、缴费等场景外,也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的场景。9月24日,《2021全球10大金融科技趋势》发布,其中6个趋势与构建信任及隐私保护相关。
以下是2020年9月18日-2020年9月24日的产业区块链要闻汇总。
产业资讯及评论
《2021全球10大金融科技趋势》发布,其中包括跨链
9月24日,《2021全球10大金融科技趋势》在首届外滩大会上发布,这10大趋势包括:全栈可信、主动安全防御、跨链、基于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时序图计算、持续智能、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深度个性化和开放透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6个趋势与构建信任及隐私保护相关。(中证网)
评论:过去十多年里,金融科技引发的数字变革已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这一变革让普通人有机会享受到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让金融行业的二八定律开始向八二格局转变,而未来的发展将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改变。
数字人民币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场景
据记者了解,数字人民币在转账、缴费等场景外,也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的场景。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数字人民币仍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大规模试点,四大行在各自开发自己专有的数字人民币APP,有的银行开发的APP就叫“数字人民币”,有的银行则使用动物命名。(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数字人民币的研究稳步推进,落地指日可待。
国务院印发北京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支持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
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建设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建立应用场景发布机制。(新京报)
评论:此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实行“4+1”模式,即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铺开,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数字转型计划,支持利用区块链技术
9月21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计划中提到,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场景方向中,支持建材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与上下游产业链的产品交易、信息追溯、质量管理等功能,保证数据安全,逐步深化应用。(工信部官网)
评论:建材工业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建筑材料进行溯源,联动建材工业、搅拌站、工地等建筑产业要素,将建筑行业的全产业链条纳入建设主管部门监管范围,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行业的监管水平。
重庆试点单位开具15万余张区块链财政票据
日前,作为重庆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首批试点单位,重庆市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实现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开票即上链,两家医院已开具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15万余张。重庆市财政局非税中心负责人介绍,防伪可信、线上流转是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的主要特点,电子票据从开具到下载,所有操作信息被真实全面记录在区块链上,所有票据信息、流转信息不可更改;患者缴费后,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实时查看票据的生成、传送、存储等信息。(新华社)
评论: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改革能强化保密、强化监管,借助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加密方式,能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其次,财政部门可对票据的流转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流转数据随时可以追溯审计。
人物·声音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深化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司法审判融合对接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互联网法院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周强要求,要勇于改革创新,坚持机制变革和技术变革双轮驱动,以更大力度树立互联网司法模式新标杆,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要加强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成熟定型的在线诉讼新模式和电子诉讼规则,打造互联网司法模式“样板间”。要推进技术创新,深化云计算、区块链、5G传输等前沿技术与司法审判融合对接,深耕科技融合应用“试验田”。要强化规则创新,工作重心从机制探索、平台建设向确立规则、完善制度方向转变提升,建设网络空间治理司法“新高地”。(人民法院报)
范一飞:数字人民币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9月24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人民币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新技术对M0的数字化,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技术货币。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内部的封闭测试。(新京报贝壳财经)
经济日报:运用区块链可帮助金融消费者隔离风险
经济日报刊文称,拿消费者信息保护来说,一旦发生信息转卖现象,很难找到责任源头,更谈不上责任追究。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将用户授权上链,使得消费者的金融服务流程有记录可查,且不可篡改,便可精准发现与锁定侵权主体,同时实现穿透式监管,使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同样,运用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对金融产品全程及时跟踪,防止层层嵌套行为发生,更好帮助金融消费者隔离风险。
黄奇帆:预计未来5年区块链带来的投资规模将是万亿级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如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本身将带来天量投资。工信部有关机构测算,2018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规模达到6.4万亿元,在GDP中占比达7.1%。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再如物联网,预计未来5年将至少有30-50亿终端联网,形成万物互联,将带来投资规模也会达2-3万亿。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将是万亿级的。
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跟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五位一体将形成数字化平台的有机体系,共同生成在5G基础上,成为一个类似于人的智能生命体。如果将这种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而区块链技术,就像人类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基因,经过更先进的“基因改造技术”,从基础层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颠覆性改造,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人民网)
交通银行行长:货币数字化等将重新定义金融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
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指出,金融科技对既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必然更大,金融服务的移动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货币的数字化,投资的智能化,融资的“比特币化”等,既重塑金融的基础架构和逻辑框架,而且重新定义金融的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进而使金融与经济的交汇、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与人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人与机器如何相处并实现双赢是避不开的命题,人的至高地位和人对机器的有效驾驭切不可想当然。(新浪财经)
清华大学朱民: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金融生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采访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金融生态,未来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金融生态,这对金融业来说又将是新的挑战。相信中国的金融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为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光明日报)
央行等多部门: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对于防范金融科技应用风险,《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等的安全保障、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