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朋友的DeFi笔记:半天2亿美元的BarnBridge是什么?

avatar
Kay
4年前
本文约393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5分钟
以 CDO 为核心的 BarnBridge ,其机制实现了现金流由上至下的分配以及风险由下至上的分担,从而强化了杠杆效应,得到更可控的回报率。

这是《写给女朋友的 DeFi 笔记》系列的第 3 篇文章,这个系列致力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一些关于 DeFi 的常识,包括不限于无常损失 / AMM 这样的常规概念,又或者关于新项目原理、设计上的分析,力争让(假想出的、可能)完全不了解 DeFi 的女朋友也能看懂。但愿起码能写 30 篇。

上一篇「保险的我靠时刻」获得了岛娘、小毛哥、超级君的推荐,受宠若惊,谢谢戴噶。

这篇聊一聊最近很火的 BarnBridge,上线 12 小时,还没有流动性(还有 5、6 天才上线 pool2) TVL 就超过了 1.9 亿美元,国内已经有一些文章,可能是相关作者为了尽快发出,还没有仔细看项目,看了几篇主要还是对于白皮书的翻译,实话说,我没有看懂,于是乎仔细翻了白皮书和相关的 AMA,大概看懂了。

这个项目已获得 Fourth Revolution Capital、ParaFi Capital、Synthetix 创始人 Kain Warwick、Aave 创始人 Stani Kulechov、DARMA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Andrew Keys、Centrality、Blockchain Companies、Dahret Group 等机构和知名从业者的100万美金的种子轮投资,并将参与 DAO 的治理,此外,据说还推掉了 Framework, Accomplice, Morgan Creek、Pantera 的投资。

看完意识到这其实是九月初的另一个项目 ARCx.Game 另一种思路的实现,又是一个吧传统金融的套娃玩法拉到 DeFi 世界的尝试。

匆忙写完,蛮多地方还是需要优化的,有空修改,先看吧。

目录

Disclaimer

  • 笔者目前没有女朋友

  • 笔者热爱女性

  • 笔者极度反对类似「男孩天生就该学理科,女生天然文科更好」这类毫无科学依据的性别歧视

  • 笔者非专业财经人士,这是一个非严肃的系列,看的人随便看看就好,写的人随便写写也罢

Retro

写给女朋友的 DeFi 笔记:无常损失

写给女朋友的 DeFi 笔记:保险的我靠时刻

没有柜台的银行

MBS 全称是:Mortgage-Backed Security,换成中文是 「抵押支持债券」。往后的衍伸还有 ABS、CDO。

这玩意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就是银行可以卖出自己放出的「贷款」、快速回收头寸。

好比,中国的银行,资金来源居民储蓄。都是很短期的。活期,一年定存,二年定存,三年定存,五年定存。

而另一方面,银行给企业的贷款,都是很长期的。譬如给铁道部的贷款,给三峡大坝的贷款,给居民购房的贷款。这些都是没有二三十年,收不回来的。

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时空上的错配。

设想一个极限例子。某银行五年定存到期后,储户纷纷要求转行,没一个继续存在你这里。

银行放出去的 5% 三十年按揭,比如放出去了 1000 万,速算一下每个月大约只能收回 5 万。

如果 somehow someway 银行受到了挤兑,按这个回收速度,即使银行是经营完善的,也完全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因为他的资产都是二三十年期的,急切收不回来。他只能看着储户取不出钱,银行倒闭。

但是有了 MBS 以后,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银行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卖出」一部分贷款。弥补现金头寸。

比如银行可以把这笔 1000 万的贷款,900 万转给某个土豪,后面每个月 5 万的还款,给土豪好了。

只要贷款质量没问题,银行回收了头寸,土豪也开心——利率比定存高,每个月像收租一样都有很好的现金流进账。

在实际情况中,银行也会在钱多的时候,可以「买入」一部分 MBS,增加回报收益。

可见,MBS 极大地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这里多说一句,因为有了 MBS,欧美的金融业和国内的,截然不同。

我们知道,银行是一种中介机构。

对于银行来说,他左手收进 2.x% 的存款,右手放出 5.x% 的贷款。

银行只是一个过路机构,是上家和下家之间的一个中介。赚差价为生。

但是,「中介」是一个广义的词。并不一定要「存款–贷款」这样组合。

在欧美,有一部分的银行,他们完全没有柜台业务,或者柜台业务很少。那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呢。「借」,主要是靠银行间拆借市场。

因为对一些小银行来说,他们算了一下,铺设很多的零售网点,并建设自己的借记卡 / ATM 机系统,其实并不是很划算。

他们宁可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之类的大行,隔夜拆借资金。多付一点点比储蓄高的利息,就可以省下巨量的柜台人工,资本投入,组织架构。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架构的简化。这样这些银行就能更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做精做细做好。

MBS 也是基于一样的道理。在美国的市场上,消费者可能申请一笔房贷,但这个贷款给你的银行,完全没有自己的柜台网点,也完全没有吸纳储蓄的能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譬如飞机租赁业的老大 GE 金融。GE Capital 就是完全没有零售网点的。但他放出去了几千亿的贷款。

这个时候,金融业的「中介」功能,是怎样运作的呢。靠的就是 「同业拆借—MBS」 而不是「存款-贷款」。

资产证券化和风险分级

资产证券化

有了 MBS,就可以讲 ABS 和 CDO 了。

这里的 ABS 不是你家车上的防抱死系统,而是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和 MBS 的 Mortgage-Backed 一词之差。

是的,就是把 MBS 推广了一下,好比,既然房贷可以证券化卖掉,车贷的证券化卖掉行不行,待入账的信用卡分期贷款证券化卖掉行不行。

当然可以,这就是 ABS。

甚至不一定需要是固定现金流,好比你大概率听说过 REITs,没听说过也没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把你家房发个币卖给韭菜(不带贬义的,指下家),收到的租金收入按比例发给韭菜,持有比如超过 51% 或者 66% 的韭菜拥有资产的处置权(当然实际情况根本只拿了你家房产 49% 的权益来发币)。

好像很厉害,但是明明我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可以直接把房子卖掉,为什么还要发个币,不是自己找事做么?

我说你图样。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房产的交易成本有多高你知道吗?想卖套房要花多少时间精力才能找到下家你知道吗?

再比如,这不是你家的那套房,是 100 套、1000 套呢?

交易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的,这种发币快速的提供了流动性可以回收头寸,有什么不好?

所以,你知道美国最大的「房东」是谁么。

那些长租公寓,那些 co-op 背后的持有人是谁。

是超级大富翁么,还是个人炒家。

答案都不是,绝大多数的房东,都是「共同基金」。

而基金投资者是哪些人,REITs 最重要的投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教育基金」、「行业协会基金」。

「低风险,低成本」资金,对回报率% 要求非常低,但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低息债券,才撑起了美国的租金和房产市场。

风险分级

「低风险,低成本」资金,对回报率% 要求非常低,但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说了这么多,这些 MBS、ABS 说到底还是有可能违约的,那怎么办?养老基金、教育基金怎么办?

既然已经找了一个冤大头来接盘了,那再找个冤大头来承担风险就好了。

好比,MBS 资产包里的贷款利率是 5%,又或者是 REITs 的租金回报率是 5%(虽然实际哪怕做 Airbnb 也不太可能有这个回报,但举例而已)。

那么卖出去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产品了,分成两份份额,可以一半一半卖出去:

  • 优先:本金 + 3% 固定收益,卖给「养老基金」、「教育基金」、「行业协会基金」,出现任何情况都优先偿还这部分的本息

  • 劣后:剩余均分,如果对应的资产出现了违约,就要背锅承担风险,如果一切理想,理论收益 7%

显然有人风险偏好会更大一些,愿意为后一部分买单的。

这就是 CDO(的一种)。

BarnBridge

BarnBridge 是什么?

就是 CDO。

目前项目还没出来,只有矿:

  • Pool1:USDC/DAI/sUSD 稳定币糖果池

  • Pool2:USDC_BOND_UNI_LP 流动性风险池(还有 5 天才上)

具体产品是有两个 SMART Yield 和 SMART Alpha,这里的 SMART 玩了一个文字梗,是 Smart $BONDS - Structured Market Adjusted Risk Tranches 的缩写。

Smart Yield

就是一个厉害一点的机枪池。

目前的机枪池,比如 YFI、YFII 的,比如上的是 Curve、dForce 策略,收益是变动的,那可不可以做出固收产品呢?

当然也是可以的,这就是 Smart Yield,回看上面那段:

好比,MBS 资产包里的贷款利率是 5%,又或者是 REITs 的租金回报率是 5%(虽然实际哪怕做 Airbnb 也不太可能有这个回报,但举例而已)。

那么卖出去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产品了,分成两份份额,可以一半一半卖出去:

  • 优先:本金 + 3% 固定收益,卖给「养老基金」、「教育基金」、「行业协会基金」,出现任何情况都优先偿还这部分的本息

  • 劣后:剩余均分,如果对应的资产出现了违约,就要背锅承担风险,如果一切理想,理论收益 7%

好比,目前 Curve 的瞬时年化在 15% 左右,但因为这个收益和 $CRV 币价是相关的,所以利息部分并不稳定,那么卖出去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产品了,分成两份份额,可以一半一半卖出去:

  • 优先:本金 + 5% 固定收益,卖给风险偏好低的用户,出现任何情况都优先偿还这部分的本息

  • 劣后:剩余均分,如果对应的资产出现了违约,就要背锅承担风险,如果一切理想,$CRV 币价和挖矿资金不变,理论收益 25%

Smart Alpha

就是用户之间借贷加杠杆,也是分成 junior 型(风险偏好低)和 senior 型(风险偏好高)。

看目前的描述是,比如对于 ETH、BTC,甚至 Tesla 股票(Synthetix 模拟出来的 sTESLA),可以做一个分级,比如 jETH 和 sETH,假想这样的情况,假设两部分份额一样是一半一半的话:

  • 优先(jETH):本金 + 10% 固定收益,卖给风险偏好低的用户,固定收益债券,如果 ETH 暴跌,优先偿还。

  • 劣后(sETH):剩余均分,如果对应的资产出现了暴跌,就要背锅承担风险,如果一切理想,比直接买 ETH 赚的多

相当于 sETH 持有者用 10% 的利息向 jETH 持有者借了一倍的杠杆。

而 10% 的低风险利率,对于动辄负利率的美元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那相比,比如去 AAVE 直接可以借款加杠杆有什么好处?

AAVE 是多资产共享资金池的,好比 ETH 相比 LINK,当然是 LINK 的波动更大一些,理论上这样发展下去,因为 ETH 对应的资产波动相对更小,从风险偏好上看,单资产抵押加杠杆可以比多资产的有更低的利率。

ARCx.Game

这样看下来,让我想到了九月初的一个项目,ARCx.Game。这个项目目前就是 another Maker,我管他做的叫「非同质化稳定币」,思路也是类似的,一样的逻辑,「ETH 抵押出的稳定币应该比 LINK 抵押出的稳定币清算风险更低、更为稳定」,所以它未来会支持抵押者抵押出这样的资产组合卖给不同风险偏好的借出人:

  • 70% ETH 抵押的稳定币 + 30% LINK 抵押的稳定币(对风险偏好低的用户)

  • 70% LINK 抵押的稳定币 + 30% ETH 抵押的稳定币(对风险偏好高的用户)

显然是不同利率的。

挖吗?安全吗?收益多少?梭哈吗?

农民四连。

稳定币白嫖可以挖。

有两家安全机构审计过了。

没有流动性,没法算收益。

2 亿的 Smart Money 盯着,代币我个人是不敢梭哈了,所以这篇就不再写 tokenomics 了。

至于项目本身,Mindao 老师评论:

这个类型组合,最有应用场景的是合成固定收益稳定币债券,把固定利率存款/借款市场做出来。但是,这东西其实可以在现在借贷协议之上做,不明白为什么硬要搞一个 token 出来。现在 DeFi 已经到了,每个 feature 都 token 化的趋势。

我也这么觉得。

原创文章,作者:Kay。转载/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 report@odaily.email;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推荐阅读
星球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