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十字路口:走,还是死撑?

avatar
Biteye
23小时前
本文约2921字,阅读全文需要约4分钟
E卫兵还在谈理想,现实却在清算信仰。

ETH/BTC 创下五年新低,老生态出走,新叙事不来——以太坊被困在技术升级和价值稀释的中间地带。

E 卫兵还在谈理想,现实却在清算信仰。

这一次,我们不聊情怀,只聊判断:ETH 还值不值得拿?看多、看空者分别在押什么?

以太坊的十字路口:走,还是死撑?

一、看多阵营:护城河稳定 + 技术红利 + 宏观利好

以太坊尽管价格尚未起飞,但多头观点认为 ETH 的长期价值仍在逐步积累。生态基本面稳固、技术升级在推进、宏观预期逐步改善,为其提供三重支撑。

1、以太坊仍是底层基建的绝对中心:Bitwise CIO@Matt_Hougan 指出,稳定币、代币化和 AI Agent 三大趋势,ETH 全占主导。只要以太坊通过 Layer 2 实现更好用户体验,又不失去它原本在机构心中的地位,那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是偏向看多的态度。Masterkey 的执行合伙人 Saul Rejwan 则判断:一旦政策放松,ETH 将是 DeFi 和 DePIN 首轮受益者。@BTW 0205  认为虽然短期偏空,但中长期来看,以太坊仍具备生态惯性和系统级优势,只要能重构价值模型、推动新叙事落地,仍有王者归来的可能。

2、技术升级持续释放结构红利:Prague/Electra 升级在即,Rollup 性能提升将使 ETH 更快、更便宜、更开放。Gas 降低吸引更多用户回流,也强化了对 ETH 使用的刚需。多头认为市场尚未定价这些结构性优化。@binji_x 同样认为“以太坊超级链”的雏形初现,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3、 生态结构性调整信号:@feifan 7686  认为以太坊正在从技术导向转向资本与生态主导的发展路径。Pectra 升级调整 ETH 属性、跨链测试缓解性能短板、预言机布局争夺定价权,背后是一场围绕资本结构与生态话语权的系统性“自救”。虽然短期难以立刻反映到价格,但方向明确,整体偏向看多。

4、二级交易员喊出“ETH 被低估” : 知名加密分析师@rovercrc 与知名交易员、BitMEX 前 CEO@CryptoHayes 相继发文,直指 ETH 被市场低估。Hayes 更预测:ETH 将领先 SOL 涨到 5000 美元。这类观点虽然激进,却反映出主流交易员正在重新审视 ETH 估值空间。

5、宏观流动性驱动影响:@0x VeryBigOrange 认为无论围绕以太坊有多少技术路线或生态讨论,当前价格停滞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宏观流动性尚未释放。不是 ETH 不行,整个市场还没进入“放水周期”。

6、牛市轮动的潜在机会:ETH 未涨,不是没机会,而是轮动还未走到它。叠加降息预期和 ETF 进展,ETH 具备从边缘回到中心的潜力。DigitalCoinPrice 估计,乐观情景下年底触及 $ 7, 000 ,远期到 2030 年可能看至 $ 47, 000 。

7、TVL 稳居第一,链上资金依旧重仓 ETH:以太坊目前 TVL 为 498.5 亿美元,占全网 DeFi 超过一半。Solana 与 Tron 虽表现亮眼,但在“链上存钱”这件事上,ETH 仍是最稳的那个池子。

8、通胀率更低,供给模型更优于 BTC:ETH 年增发仅 0.5% ,远低于 BTC 的 0.83% (比 ETH 快 66% )。这一观点强调以太坊通胀率远低于比特币,货币模型更可持续。

9、开发者生态规模领先:风险投资机构 Electric Capital 发布年度报告称,ETH 拥有全球 65% 的链上开发者创新活动,每月活跃开发者超 6200 人,L2开发者年增速达 67% 。这些数据表明以太坊在开发者社区中仍占据核心地位。

10、基金会改革增强治理预期:Vitalik 宣布重组基金会,提升技术决策效率、增强透明度。对 ETH 这种系统性资产而言,治理结构升级意味着长期确定性增强。

总结来看,看多者信仰的是:以太坊是 Web3 的价值沉淀池,正在为下一个十年做技术铺垫,短期价格不是核心。

二、看空阵营:信仰滑坡 + 价值捕获失效 + 路线争议

空头的核心观点是:时代变了,ETH 在涨幅、结构、效率和叙事上都落后于竞争者,技术路线未能转化为代币价值,生态也面临分裂。

1、机构视角下 ETH 或尚未跌到位:@jason_chen 998  认为以太坊基本面已失效,当前唯一利好是 ETF 质押,但贝莱德等核心机构尚未出手,反映其仍在压价吸筹,说明 ETH 可能尚未跌到位。整体偏向看空。

2、ETH 生态已失去增长引擎:@Loki_Zeng 认为以太坊生态在 2025 年Q1全面哑火,链上数据下滑严重,传统板块(DeFi、L2、NFT)几乎停滞,新热点(AI、Meme)也与 ETH 无关。曾被寄予厚望的 ETF 质押利好,实际吸引力不足,大资金难以接受低收益、高成本的配置逻辑。整体认为 ETH 缺乏实质性增长动力,偏向看空。

3、RWA 叙事幻灭,以太坊或并非最优解:@yuyue_chris 质疑以太坊在 RWA 赛道的实际能力。尽管 ETH 长期被视为 RWA 资产的“安全承载层”,但其币价疲软、PoS 机制引发的清算风险,正削弱其作为 RWA 底层的可信度。整体认为以太坊承载全球级 RWA 的能力存疑,RWA 叙事对其支撑作用被高估,偏向看空。

4、链上增长放缓:@PANewsCN 研究员@wsy 2021111  在 2024 年 12 月的评述中提到过去一年 ETH 主网用户增长停滞,大量新用户首选L2或 Solana 等新链。在他看来,以太坊正转型为“大户的价值沉淀池”,普通小额用户和新兴热门应用更偏好手续费更低、速度更快的链。这一观点凸显了以太坊在用户增长方面面临的压力。

5、供应量进入通胀状态:由于网络交易费用持续下滑,以太坊每日销毁(burn)量跌至历史低点。这使得 ETH 预计的销毁速率大幅下降,导致其供应量每年增加约 0.76% ,即每年新增约 945, 000 枚 ETH。如今,以太坊的整体供应量已经超过了合并前的水平。

6、ETH/BTC 比率破五年新低: 3 月 31 日,分析师 James Van Straten 表示 ETH 对 BTC 汇率跌至 0.02193 ,创五年新低。在 BTC 减半行情和新L1轮动下,ETH 成了“最不涨的主流币”,资金逐步流出,信仰动摇。

7、Solana 等新公链崛起,ETH 竞争加剧:Solana 用户体验更轻、文化氛围更活,吸引大量增量用户与开发者。Base、Sui 等链活跃增长,ETH 主网逐渐成了机构与传统项目的阵地,失去了年轻项目的吸引力。

8、技术路线质疑,是赋能还是削弱价值:投资人 John Pfeffer 表示以太坊目前推行的技术路线利好用户而利空代币价值。Layer 2 扩容和 PoS 转型会降低主链拥堵和手续费,这虽然改善了链上体验,却减少了每笔交易对 ETH 的消耗。

9、核心应用外流: 2024 年底业内传出 Uniswap 计划推出独立的链,Uniswap 是 ETH 最大 Gas 来源,占比超 14% 。若其迁链,ETH 每年将损失数亿美元手续费,也将失去重要燃烧来源,生态虹吸风险加剧。

10、基金会被指高位套现,治理信任遭质疑:以太坊基金会 2024 年末被曝高点抛售,引发“内部看空”猜测。治理效率低下、扩容迟缓等问题叠加,让社区对未来发展失去信心。

11、社区路线分歧明显:Base 负责人 Jesse Pollak 与核心开发者 Dankrad Feist 对主网与L2依赖程度存在根本分歧,路线不清晰,执行效率下降。Vitalik 虽发声,但整体方向感不足,战略摇摆。

总之,看空者的核心逻辑是:以太坊正处于技术向前、价格滞后的困境中,而生态重心、叙事权、用户增长都在悄悄溜走。

三、那么,现在该做出怎样的判断?

基于上述多空因素,我们可以从持币者心态和决策出发做如下综合分析:

1、注重长期价值的持币者

如果你相信 ETH 代表了未来 Crypto 的基建层,拥有最广泛开发者、最强 DeFi 生态和持续演进的技术路线,开发者、资金、结构性叙事尚未崩溃,它仍然是新叙事(DePIN、AI Agent、RWA)的核心承载链。那么,此时持有甚至分批加仓,等待下一个周期,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2、侧重中短期盈利、风险厌恶较高的持币者

此刻适度降低 ETH 仓位也许更符合策略。毕竟,以上诸多利好更可能在中长期逐步显现,而短期内 ETH 仍可能继续震荡甚至走弱。空头论据中提到的竞争格局与价值困境,不是一两个季度就能解决的问题。

此时可以考虑降低仓位、保留底仓灵活调仓,等 ETH 走势明确后再加注,也可以适度波段操作提升资金效率。中性策略可以考虑保留一部分底仓(以防错过潜在爆发),同时用另一部分资金进行波段或配置其它资产,以对冲持有 ETH 的机会成本。

3、在意短期表现和确定性,或对以太坊的路线心存疑虑的持币者

适度谨慎也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考虑在反弹时分批了结大部分仓位,同时持续关注以太坊生态的关键指标(如链上活跃度等)。如果未来基本面有显著改善信号,或者出现新叙事,再及时调仓。

风险提示:以上仅做信息分享,非投资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Biteye。转载/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 report@odaily.email;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推荐阅读
星球精选